风水热线:13339980878   微信:wjzfs55
Baidu
咨询QQ: 936168658
查看更多 |站内搜索
当前位置:王君植风水大师 → 查看 孔子与《易传》 详细内容

孔子与《易传》

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:本站  来源:本站原创  发布时间:2010-06-30 12:14:53

    这一观点的提出,等于厢当程度上否定了传统的道德与结果相对应的观念。既然道德未必一定与吉凶结果相对应,接下来的问题就是:吉节从何而来?不能保证必致吉利的仁义道德又有什么价值?前一个问题,孔子在《序卦传》中已经回答了,即《吉凶的出现作为易道的演化有其必然性,并非都是人的意志支配的结果,人需以达观的心态面对这一规律。解决第二个问题首先要撇开道德的功利目的,直接审视其自身的价值 。

    《说卦传》谓:

     昔者圣人之作《易》也,幽赞于神明而生蓍,参天两地而倚数,观变于阴阳而立卦,发挥于刚柔而生爻,和顺于道德而理于义,穷理尽性以至于命。

     何为“性”、“命”?《周易程氏传》解为:“天所赋为命,物所受为性”,意即,人作为天地万物之一,其生命的本质——命,是至高无上的易道贴切予的,“性”是“命”落实在个人身上的具体表现。关于“性”与“命”的关系,徐复观先生的分析颇为精彩:

    性的根源是命;但性拘即于形体之中,与命脉不能无所限。能尽性,便突破了形体之限隔,而使性体完全呈露;此时之性,即是性所来之命,一而非二,,这就是“至于命”。“至于命”的人生境界,乃是与天地合其德的境界。似神秘而非神秘。

    由此我们看到,孔子肯定的人生价值,在于通过仁义道德的实践,实现人性的自我完善,从而体现“命”所具有的易道本质。这一过程是不考虑吉节结果的,是非功利性的。因为,吉节不过是外在于人的自然表现,而“尽性至命”属于“反躬修己”内在修养,君子只需要“正位凝命”即可,并不需要外在的证明。一切都由自己做主,所谓“仁远乎哉,我欲仁斯仁至矣”;一切都以内在的充实为目的,所谓“不怨天,不尤人”、“求仁得仁又何怨焉”。至此,“尽性至命”从理论上解决了类似陈蔡之厄带来的信仰危机。

    需要指出的是,“性”、“命”之说的提出,也并非始于孔子。如《左传》成公十三年,刘康公就说过: 

    吾闻之,民受天地之中以生,所谓命也。是以有动作礼仪威仪之则,以定命也。能为者养之以福,不能者败以取祸。 

    引文的后两句话,“能为者养之以福,不能者败以取祸”, 值得特别注意,它表明,刘康公的“定命”说,需要有福祸结果的功利性支持。孔子与其的根本区别,在于将道德的目的与道德的功利效果剥离开来,使道德实践排除了干扰,具有自身满足的特性。孔子“尽性至命”的理论,在坚守道德立场不变的前提下,回应了来自现实境遇的严峻质问,其立论的深邃、严密远远超过了以往将道德视为吉凶之源的认识水平。长期以来,周人认为 ,“天”根据人的道德情况来决定人的吉凶祸福,许倬云先生认为这是对殷人认识的突破:    效天的观念令所有神祗最后都被放在天的权威之下,天异于宗神、部落神,天没面目,没有独特姓名;天没有位格,是一个观念的神。

     周初发展天命观念,更重要的是“天命靡常,唯德是依”,天本身变成一个裁判人间好坏、善恶的裁判者。

     这个人类行为的裁判者,依据人类行为来判决天命谁属,这是中国文化演化过程中的一个极重要的突破。

    如果说这种功利色彩浓厚的天命观是对殷人人格神信仰的突破,那么,孔子的“尽性至命”理论就是在此基础上的再次突破。它肯定了道德的绝对高度,提出了道德自身满足的独立的价值体系,摆脱了功利效果的对应,既维护了传统的礼乐文明,又回应了来自现实的置疑,以空前的深刻程度为儒门、为后世提供了难以撼动的道德信仰基石。

    影响和评价

    孔子在《易传》中表现的道德形上学思想可以归纳为:道德行为本身就是易道运行规律的自然表现,具有永恒性;秉有天赋之“命” 的人的存在价值在于,“和顺于道德而理于义,穷理尽性以至于命”。(儒门所说的“天人合一”,皆当作如是观)这一认识可视为孔子晚年的学术定论,体现了孔学的最高境界,为思孟学派所继承。关于这方面,学者多有论述,此不重复。这里只以两则郭店出土竹简加以证明。一为《性自命出》:

    凡人虽有性,心亡奠志,待物而后作,待悦而后行,待习而后奠。喜怒哀悲之气,性也。及其见于外,则物取之也,性自命出,命自天降。道始于情,情生于性。始者近情,终者近义。[9] 

     一为《穷达以时》:

    有天有人,天人有分。察天人之分,而知所行矣。有其人,无其世,虽贤弗行矣。苟立其时世。何难之友哉?……遇不遇,天也。动非为达也,故穷而不困;学非为名也,故莫之知而不吝。……穷达以时,德行一也。誉毁在旁,听之,弋母之白不厘,穷达以时,幽明不在,故君子敦于反己也。[9] 

    无论是学理,还是用字,都可以见到郭店简对《易传》宛然的承接痕迹。(一些学者认为《中庸》独到的工夫论,“喜怒哀乐之未发,谓之中;发而皆中节,谓之和”,也可以在《易传》中的“易,无思也,无为也,寂然不动,感而遂通天下之故”中找到源头。)章太炎先生认为“子思之学于佛注入天趣一流”,“若不转身,必不能到孔、颜之地”。[6]子思之学是否属于天趣,此不深论,惟子思之学为孔门正传则确然无疑,章先生所谓“转身”云云,似于孔学认识尚有隔阂。

上一页  [1] [2] [3] [4] [5]  下一页


阴阳学说 阴阳学说 周易六十四卦 周易六十四卦 太极黄河乾坤湾 太极黄河乾坤湾... 阴阳太极八卦寓意讲解 阴阳太极八卦寓... 龟卜占法 龟卜占法 古币占卜法 古币占卜法 六十四卦名速查 六十四卦名速查...

武当王氏风水-中国第一风水门户网站,未经授权请勿转载!
风水热线:13339980878 微信wjzfs55 QQ:936168658